|
巨化股份
|
基础化工业
|
2025-08-04
|
27.54
|
--
|
--
|
29.46
|
6.97% |
|
29.46
|
6.97% |
-- |
详细
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244.62亿元,同比+18.43%;实现归母净利润19.60亿元,同比+107.69%;其中24Q4实现营收65.56亿元,同比+41.21%,环比+12.52%;实现归母净利润7.02亿元,同比+256.83%,环比+65.81%。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报,25Q1实现营收58.00亿元,同比+6.05%,环比-11.52%;实现归母净利润8.09亿元,同比+160.64%,环比+15.22%。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2.3元(含税)的现金分红。看好制冷剂行业景气度提升、公司氟化工产业布局优化带来的业绩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公司归母净利润大幅增长。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显著增长,毛利率为17.50%(同比+4.28pct),净利率为8.90%(同比+4.21pct),主要原因为公司主要产品第二、三代氟制冷剂价格上涨。2024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为8.35%(同比-0.38pct),其中财务费用率0.17%(同比+0.28pct),主要系融资规模增加所致。25Q1随着制冷剂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公司归母净利润同环比均实现增长,毛利率为28.42%(同比+13.67pct,环比+9.41pct),净利率为15.49%(同比+9.45pct,环比+3.49pct)。 2024年公司制冷剂及氟化工原料产品均价上行,非制冷剂化工产品总体“供强需弱”、均价下行。根据公司2024年主要经营数据公告,公司第二、三代氟制冷剂在生产配额制下,供需格局、竞争格局、竞争秩序优化,下游需求改善,产品价格合理性回归上行,同比上涨32.69%;非制冷剂化工产品总体“供强需弱”,竞争激烈,产品价格延续下行趋势,氟聚合物材料、食品包装材料、基础化工产品均价同比分别下跌16.71%、14.14%、14.27%;原材料方面,公司原材料市场局部价格坚挺,萤石、无水氟化氢、甲醇、苯、硫磺、液氯、甘油、丙酮、环己酮等原材料均价同比上涨,其他主要原材料均价同比下跌。根据公司2024年年报,2024年公司主要产品价格上涨增利13.80亿元,其中氟制冷剂产品价格上涨增利20.78亿元、氟化工原料产品价格上涨增利0.13亿元。分产品来看,2024年公司氟化工原料均价0.36万元/吨(同比+23.19%),制冷剂均价2.68万元/吨(同比+32.69%),含氟聚合物材料均价3.89万元/吨(同比-16.71%),含氟精细化学品均价5.50万元/吨(同比-43.80%),石化材料均价0.77万元/吨(同比+0.03%),食品包装材料均价1.10万元/吨(同比-14.14%),基础化工产品均价0.16万元/吨(同比-14.27%)。 制冷剂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公司配额总量及份额领先,氟化工产业布局有序推进。根据百川盈孚,截至6月19日,R32价格为5.20万元/吨,较年初+20.93%;R125价格为4.55万元/吨,较年初+8.33%;R134a价格为4.85万元/吨,较年初+14.12%;R22价格为3.60万元/吨,较年初+9.09%。根据公司2024年年报,2025年国家核定公司(含控股子公司)R22生产配额3.89万吨,占全国26.10%,其内用配额占全国31.28%,为国内第一;HFCs生产配额29.98万吨,占全国同类品种合计份额的39.6%。公司配额总量及份额领先,主流品种齐全,具有牢固的市场竞争地位。除拥有领先的氟制冷剂生产配额外,公司第四代含氟制冷剂(HFOs)品种及有效产能国内领先,现运营两套主流HFOs生产装置,产能约8000吨/年,并计划通过新建+技术改造新增产能近5万吨。此外,未来随着公司10,000t/a高品质可熔氟树脂及配套项目、500吨/年全氟磺酸树脂项目一期250吨/年项目、1万吨/年FEP扩建项目,以及甘肃巨化西部基地高性能氟氯化工新材料一体化项目建成,将逐步确立公司氟聚合物品种齐全、规模领先的国内龙头地位。在含氟精细化学品方面,2024年公司完成飞源化工收购,含氟精细化学品产能规模、品种数量快速提升。 估值考虑到制冷剂价格在配额政策影响下持续上涨,调整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75/50.74/58.12亿元,每股收益分别为1.55/1.88/2.15元,对应PE分别为17.6/14.5/12.6倍。看好制冷剂行业景气度提升、公司氟化工产业布局优化带来的业绩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
|
|
新和成
|
医药生物
|
2025-08-04
|
21.58
|
--
|
--
|
22.11
|
2.46% |
|
23.23
|
7.65% |
-- |
详细
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216.10亿元,同比+42.95%;实现归母净利润58.69亿元,同比+117.01%;其中24Q4实现营收58.28亿元,同比+41.99%,环比-1.84%;实现归母净利润18.79亿元,同比+211.60%,环比+5.26%。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报,25Q1实现营收54.40亿元,同比+20.91%,环比-6.66%;实现归母净利润18.80亿元,同比+116.18%,环比+0.05%。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5.00元(含税)的现金分红。看好公司蛋氨酸等产能有序释放,新项目建设持续推进,维持买入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公司业绩快速增长。2024年公司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实现较高增长,主要原因为营养品业务板块主要产品销量、价格同比增长,此外公司合理降低了运营成本。2024年公司毛利率为41.78%(同比+8.80pct),净利率为27.29%(同比+9.26pct),期间费用率为9.26%(同比-1.74pct),其中财务费用率为0.82%(同比+0.39pct),主要系汇率波动导致汇兑收益下降所致。25Q1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毛利率为46.70%(同比+11.66pct,环比-1.14pct),净利率为34.70%(同比+15.30pct,环比+2.30pct)。 2024年营养品板块主要产品量价同比增长,蛋氨酸产能有序释放。2024年公司营养品板块实现营收150.55亿元(同比+52.58%),毛利率43.18%(同比+13.27pct),主要原因为2024年公司蛋氨酸等项目新产能释放为公司带来利润增长空间,同时受下游养殖行业复苏、供给端其他厂家供给受限等因素影响,2024年公司营养品板块主要产品VA、VE、蛋氨酸等销量及均价同比增长。根据同花顺iFinD,2024年VA均价为133.48元/公斤(同比+58.12%),VE均价为100.84元/公斤(同比+42.82%),蛋氨酸均价为20.90元/公斤(同比+19.25%)。从2025年数据来看,根据同花顺iFinD,2025-08-04VA价格为67.14元/公斤(同比-21.93%,较年初-48.80%),VE价格为93.00元/公斤(同比+32.54%,较年初-32.53%),蛋氨酸价格为21.80元/公斤(同比+0.93%,较年初+11.79%)。根据公司2024年年报,2024年公司蛋氨酸项目产能得到释放,已实现30万吨/年产能达产,市场竞争力增强;公司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合资建设18万吨/年液体蛋氨酸(折纯)项目基本建设完成;4,000吨/年胱氨酸稳定生产运行,草铵膦项目中试顺利。 公司持续推进香精香料、新材料、原料药等新项目建设及新产品开发。2024年公司香精香料板块实现营收39.16亿元(同比+19.62%),毛利率51.84%(同比+1.33pct);新材料板块实现营收16.76亿元(同比+39.51%),毛利率21.93%(同比-5.80pct)。根据公司2024年年报,香精香料板块,2024年公司系列醛项目、SA项目、香料产业园一期项目稳步推进;新材料板块,2024年公司PPS新领域应用开发顺利,天津尼龙新材料项目顺利推进大生产审批,HA项目产品已正常生产、销售;原料药板块,2024年公司氟烷、植物醇整合项目有序进展,未来将根据市场需求升级产品结构,逐步发展成为解热镇痛类、营养类药品以及特色原料药中间体生产商。 估值考虑到公司蛋氨酸及新材料产能逐渐达产,上调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4.65/74.16/79.25亿元,每股收益分别为2.10/2.41/2.58元,对应PE分别为10.3/9.0/8.4倍。看好公司蛋氨酸等产能有序释放,新项目建设持续推进,维持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产品价格大幅波动;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
|
|
中国石油
|
石油化工业
|
2025-08-04
|
8.78
|
--
|
--
|
9.02
|
2.73% |
|
9.06
|
3.19% |
-- |
详细
事件:根据中国石油报及新疆油田报等系列报道, 新疆油田加快CCUS建设, 2025年CCUS日注碳量突破 3000吨, 全年计划注碳 100万吨, 规划 2030年实现 1000万吨注碳目标。新疆油田坚持“做强油气优势主业、做大新兴能源产业”两条主线, 2024年,油气产量实现双超,其中, 页岩油革命工程跨越 100万吨。 新疆油田落实“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部署,立足新疆资源禀赋,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第二曲线”。中国大型油田通过“稳油、增气、强新、降碳”等综合举措, 促进传统油气与新能源产业深度融合,技术进步或推动传统油气资产价值重估, 看好中国石油油气及新能源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潜力, 维持买入评级。支撑评级的要点n 清洁替代有序推进, 技术创新增油省气。 新疆油田完成《新疆油田生产用气清洁替代规划方案》编制, 加快推进生产用气清洁替代, 通过井下电加热和地面高温光热、“绿电+谷电+电蓄热”锅炉、生物质锅炉的多能耦合“立体”清洁替气等技术创新,减少天然气自用消耗, 实现增油省气。 风城油田重 37稠油高温光热利用先导试验项目是世界首个 SAGD 稠油塔式水工质高温光热试验工程,年可供应高品质过热蒸汽 5.23万吨,替代天然气 392万立方米,减少碳排放 0.85万吨。 未来随着新能源利用技术与油气田开发技术的深度耦合,风光资源效能进一步提升或助力传统油气田实现清洁替代。n CCUS 技术应用多元化,绿色低碳进入新阶段。 CCUS 项目通过将二氧化碳注入地层,既可以降粘驱油,而且可以实现碳封存,是油田未来实现低碳发展的重要手段。 根据中国石油新闻中心报导,新疆油田 264万千瓦新能源+煤电+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一体化项目一期有望于 2026年全部建成,该项目是中国石油在综合能源解决方案上的重要尝试, 将实现传统化石能源与新能源耦合发展,同时捕集煤电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碳,用于油田驱动原油开采,构筑火电低碳生产新愿景。 根据新疆油田“2112”四大工程规划, 2030年注碳量将达到 1000万吨,中国石油的 CCUS 技术应用或步入快速发展阶段。n 油气新能源融合深化, 可持续发展能力再提升。 根据中国石油 2024年年报, 2024年风光发电量 47.2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 116.2%; 吉林油田首个大型集中式风电项目、青海格尔木首个百万千瓦级光伏电站并网发电,大庆林甸风光发电、克拉玛依 264万千瓦新能源及配套煤电碳捕集一体化等项目开工建设, 全产业链碳捕集、利用及封存( CCUS)业务加快发展。 2025年油气和新能源分部的资本性支出预计为人民币2,100.00亿元,主要用于国内及海外油气项目的规模效益勘探开发,加大页岩气、页岩油等非常规资源开发力度,加快储气能力建设,推进清洁电力、地热供暖、 CCUS 及氢能示范等新能源工程等。我们认为,公司在油气上游的资本开支维持高位, 未来随着油气开采技术和新能源应用技术的深度耦合,油气和新能源板块有望实现延续高质量发展态势。估值n 我们预计 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 1,679.58亿元、 1,692.26亿元、 1,798.82亿元,对应市盈率为 9.7倍、 9.6倍、 9.0倍, 公司油气和新能源技术深度耦合, 可持续发展动能显著增强, 维持买入评级。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n 国际油价剧烈波动风险、环保政策变化或自然灾害等因素导致生产装置异常,人员操作失误带来的安全生产风险、全球经济低迷、 关税政策变化的风险等。
|
|
|
联化科技
|
基础化工业
|
2025-08-04
|
8.53
|
--
|
--
|
15.49
|
81.17% |
|
15.46
|
81.24% |
-- |
详细
公司发布 2024年年报, 2024年实现营收 56.77亿元,同比-11.88%;归母净利润 1.03亿元,同比+122.17%;其中 24Q4实现营收 13.18亿元,同比-7.44%,环比-4.55%;归母净利润 0.71亿元, 同比扭亏为盈,环比+284.98%。公司发布 2025年一季报, 25Q1实现营收 15.10亿元,同比+3.02%,环比+14.55%;归母净利润 0.50亿元,同比+1747.04%,环比-29.02%。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 10股派发 0.2元(含税)的现金分红。 看好公司所处植保行业景气度回暖, 各业务产品布局有序推进, 上调至买入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公司归母净利润扭亏为盈,盈利能力逐渐改善。 根据公司 2024年年报, 2024年公司营收同比略有下滑,公司及时调整经营策略,精益管理,提升效率以稳定各基地生产经营情况并实现归母净利润扭亏为盈。 2024年公司毛利率为 26.06%(同比+6.20pct) ,净利率为 2.67%(同比+9.33pct) , 期间费用率为 19.23%(同比+0.50pct),其中财务费用率为 1.30%(同比+0.97pct) , 主要系2024年美元汇兑收益同比减少所致。 25Q1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毛利率为 26.15%(同比+0.95pct,环比-11.02pct),净利率为 4.63%(同比+2.98pct,环比-1.02pct) , 公司盈利能力逐渐改善。 植保行业部分品种需求回暖, 公司海外布局有序推进。 2024年公司植保业务实现营收 35.90亿元(同比-15.39%), 产量 3.07万吨(同比+23.84%),销量 3.16万吨(同比+28.20%), 库存0.31万吨(同比+18.42%), 毛利率 20.10%(同比+5.78pct) 。 根据公司 2024年年报, 24H2全球植保部分品种需求量开始回暖,但产品价格低位浮动,行业仍处于去库存周期。公司在技术创新的同时,积极优化供应链布局,建立了中国加海外基地的差异化供应链解决方案。 2024年公司依托海外基地将产品推入商业化生产阶段, 同时马来西亚基地正在按计划建设。 医药业务研发、验证、生产工作稳步推进。 2024年公司医药业务实现营收 12.85亿元(同比-13.32%), 产量 705.28吨(同比-21.24%),销量 621.09吨(同比-12.37%), 库存 333.07吨(同比-3.94%), 毛利率 47.95%(同比+13.13pct)。 根据公司 2024年年报, 2024年公司积极开拓大客户与中小制药公司业务,客户包括欧美前二十位的大型制药公司,也包括日本、韩国、中国等创新药开发公司; 同时逐步推进 CRO 业务,在和现有客户做好服务对接的同时,积极拓宽新客户。 2024年公司已经完成或正在执行共计 6个验证项目,其中 3个为 API项目。 此外公司 CDMO 业务订单也在增长,形成了从临床早期到商业化的项目一体化服务模式。 公司医药业务板块销售产品服务从注册起始物料不断向后拓展,目前创新药注册中间体和API占比近二分之一。 功能化学品产销量快速增长,新能源产品完成试生产运行及客户导入。 2024年公司功能化学品业务实现营收 3.06亿元(同比+61.82%),产量 2.29万吨(同比+100.09%),销量 2.22万吨(同比+87.92%),库存 0.17万吨(同比+69.30%),毛利率 7.22%(同比-8.28pct)。 根据公司 2024年年报, 2024年公司功能化学品产销量及库存量增长快速,主要系功能化学品部分来料加工个护产品业务增长, 以及新能源产品实现生产销售所致。 2024年公司完成包含正极材料、电解液及其配套产品在内的 4个新能源产品的试生产运行及客户导入,并推进中试阶段产品 1个,小试阶段产品 15个。 2024年公司在个人护理、电子化学品、电池化学品、光伏相关化学品及环保材料等多个新兴领域与客户加深合作,为业绩增长打下坚实基础。 估值 公司盈利能力逐渐改善, 推动植保业务高质量发展、医药及功能化学品业务稳步增长,调整盈利预测,预计 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79/4.00/5.14亿元,每股收益分别为0.31/0.44/0.56元,对应 PE 分别为 24.8/17.3/13.5倍。 看好公司所处植保行业景气度回暖,各业务产品布局有序推进, 上调至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产能建设不及预期,医药项目验证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行业需求不及预期。
|
|
|
皇马科技
|
基础化工业
|
2025-08-04
|
12.57
|
--
|
--
|
13.09
|
4.14% |
|
14.13
|
12.41% |
-- |
详细
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202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23.33亿元,同比增加23.17%;实现归母净利润3.98亿元,同比增加22.5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77亿元,同比增加27.81%。其中24Q4实现营业收入6.11亿元,同比增长25.09%;实现归母净利润1.12亿元,同比增加24.6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95亿元,同比增长8.20%。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度报告,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03亿元,同比增加13.47%;实现归母净利润1.02亿元,同比增加15.7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99亿元,同比增加21.91%。公司特种表面活性剂产能顺利释放,经营业绩持续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产品销量快速增长,经营业绩显著改善。公司特种表面活性剂2024年产销量分别为18.31万吨/17.93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0.66%/26.85%,其中战略新兴板块实现销量4.85万吨。2025年一季度产销量分别为4.55万吨/4.73万吨,同比分别+11.08%/+16.99%,其中战略新兴板块实现销量1.38万吨,同比增长30.60%。2024年公司销售毛利率为24.98%,同比增长0.36pct,期间费用率(研发+销售+管理+财务)为6.12%,同比-1.13pct。公司本着“小品种创盈利”的原则持续深耕小品种领域,积极开拓以湿电子化学品、UV光固化用表面活性剂、新能源胶树脂等新材料树脂为代表的成长性产品,随着公司产品结构的不断优化,板块产品的持续创新叠加,公司盈利能力有望稳步增长。 产能利用率稳步提升,在建项目有序推进。2024年皇马尚宜工厂产能利用率为82.36%,同比提升17.08pct。实现净利润2.64亿元,同比增长22.65%,绿科安工厂产能利用率为79.58%,同比提升15.72pct,净利润为1.44亿元,同比增长35.76%。绿科安公司年产0.9万吨聚醚胺技改项目于2024年第三季度投产运行,同时“第三工厂”皇马开眉客年产33万吨高端功能新材料项目建设有序推进。随着公司现有产能利用率提升,低成本优势有望巩固,同时第三工厂建设顺利推进,未来发展动能充沛。 技术创新优势巩固,产品品类持续增多。公司2024年研发费用8839.90万元,同比增加16.02%,新增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8件,新增国际授权发明专利3件,新增实用新型专利9件。2024年累计拥有国家级重点新产品10只。新增省级新产品试制计划15只,累计288只。公司坚持专精特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种表面活性剂产品,随着新产品的种类丰富以及质量优化,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 估值结合2025年一季度销量增长情况以及2026年产品销量及价格展望,调整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0.84元、0.98元、1.14元,对应PE分别为15.0倍、12.9倍、11.1倍。看好公司产品放量持续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在建项目进度不及预期,产品价格大幅波动,下游需求持续低迷。
|
|
|
海油发展
|
能源行业
|
2025-08-04
|
3.80
|
--
|
--
|
4.41
|
12.50% |
|
4.34
|
14.21% |
-- |
详细
海油发展是中国海洋能源综合服务商,具备“技术+装备/产品+服务”的一体化服务能力,通过数字化升级持续提升运营效率,加大绿色低碳数字化业务转型,同时前瞻性布局深海科技,推动经营业绩稳步增长。未来随着海洋油气产量持续提升以及绿色低碳业务快速发展,公司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看好公司“油气+新能源”双轮驱动下的发展战略,以及深海科技的发展前景,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海油发展聚焦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及低碳能源综合服务,是国内海洋油气工程与新能源一体化解决方案的核心平台。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中国海油集团,受益于中国海油油气产量持续提升,以及公司管理效率提升,经营业绩持续增长,2016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从193.76亿元增长至525.17亿元,复合增长率达13.27%,归母净利润从6.22亿元增长至36.56亿元,复合增长率达24.78%。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00.74亿元,同比增长9.42%,归母净利润达5.94亿元,同比增长18.48%,同时,公司的分红政策稳健持续,高股息潜力提升,长期投资价值凸显。 海洋油服需求稳步增长,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国内方面,2024年,我国原油自给保障率为27.8%,天然气自给率为58.4%,油气自给率亟需提升,海洋油气是守卫能源安全的重要力量,根据中国海油的经营规划,2025/2026/2027年的净产量目标为760-780/780-800/810-830百万桶油当量,资本开支有望维持高位。全球来看,海洋油气资源是全球重要的油气接替区,海洋油服市场规模稳步提升。2025年,海洋油气新增储量占全球油气新增储量(不含陆上非常规油气)的比例有望超过50%,预计全球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投资约2200亿美元,同比增长5%,占全球油气勘探开发总投资的36%。行业层面,海洋油气开采技术持续进步,装备作业能力显著提升,同时数字化水平不断深化,油服企业及油气公司有望共同受益。 公司以油气田增储上产业务为核心主业,以绿色低碳数字化业务为重要发展方向。自2019年公司上市以来,公司能源技术服务板块及能源物流服务板块业务稳步增长,2019-2024年营收复合增长率分别达14%、6%,同时公司加大低碳环保、数字化技术研发力度,完善产业服务链条,将低碳环保数字化作为重要战略方向,2021-2024年低碳环保与数字化业务板块营收复合增长率达5%。未来随着中国海油油气产量的提升,LNG运输业务放量,以及油气行业低碳数字化转型的有序推进,公司三大业务均有望持续增长。 “油气+新能源”双轮驱动,深海科技成长可期。公司油气业务以海洋油气增储上产为主线,积极助力国家能源安全战略,新能源业务以科技创新引领可持续发展,在低碳节约的经营模式下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和新技术,为能源行业提供专业技术服务和安全环保产品,同时公司持续加强深海技术储备,大力攻关水下“卡脖子”技术,围绕深水油气田开发技术服务、深水专有特色工具服务、深水人员服务、水下产品等深海科技方向进行前瞻性布局,着力提升深水油气田勘探开发一体化技术装备服务能力。公司海洋油服业务和新能源业务深度融合,叠加深海科技创新赋能,未来成长空间广阔。 估值随着海洋深水油气田开发提速及低碳数字化业务规模化落地,公司低碳转型与核心油气业务协同效应凸显,预测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2.39/48.35/54.69亿元,对应当前市值,PE分别为9.3/8.2/7.2倍,市净率分别为1.3/1.2/1.1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风险、油气价格波动风险、大客户经营策略显著调整的风险、技术创新不及预期的风险
|
|
|
雅克科技
|
基础化工业
|
2025-08-04
|
53.55
|
--
|
--
|
53.95
|
0.75% |
|
58.49
|
9.23% |
-- |
详细
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68.62亿元,同比+44.84%;实现归母净利润8.72亿元,同比+50.41%;其中24Q4实现营收18.63亿元,同比+55.78%,环比+6.93%;实现归母净利润1.23亿元,同比+24.21%,环比-46.42%。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报,25Q1实现营收21.18亿元,同比+30.88%,环比+13.67%;实现归母净利润2.60亿元,同比+5.85%,环比+111.92%。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2.6元(含税)的现金分红。看好公司电子材料业务持续开拓,维持买入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公司业绩稳健增长。2024年公司以电子材料业务为核心,以LNG保温绝热板材业务为补充,业绩实现稳健增长。2024年公司毛利率为31.59%(同比+0.26pct),净利率为12.27%(同比0.40pct),期间费用率为14.81%(同比-0.61pct),其中销售费用率为4.23%(同比+0.98pct),主要原因为半导体材料和LNG保温复合材料业务为拓展国内外新客户以及增加供应品种发生较多的认证测试和样品费用。公司在建项目陆续建成后转为固定资产,截至2024年末公司固定资产为42.57亿元(同比+14.74%),在建工程为12.06亿元(同比-10.05%),短期内折旧摊销费用或对公司盈利能力产生一定影响。25Q1公司毛利率为28.50%(同比2.00pct,环比+0.38pct),净利率为12.65%(同比-2.83pct,环比+7.91pct)。 公司电子材料板块持续开拓。2024年公司前驱体业务实现收入19.54亿元(同比+71.79%),毛利率为41.14%(同比-9.02pct)。根据2024年年报,公司前驱体业务已实现12寸晶圆客户端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公司深耕市场和客户新需求,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丰富半导体前驱体产品种类,同时通过市场拓展,不断扩大新产品的市占率;2024年新品测试推进顺利,江苏先科宜兴工厂相关产品已陆续开始量产供应。2024年公司光刻胶业务实现收入15.35亿元(同比+17.72%),毛利率为22.59%(同比+3.12pct)。根据2024年年报,公司客户涵盖京东方、华星光电、惠科、天马、LGDisplay等头部显示面板厂,2024年公司有数十种光刻胶新品在头部客户测试,江苏先科正性TFT光刻胶、RGB彩色光刻胶、OC/PS光刻胶等产品均陆续实现量产和客户交付,进一步奠定公司在显示面板用光刻胶行业内的领先市场地位。此外,根据2024年年报,2024年公司电子特气六氟化硫销量、营收均获突破,四氟化碳销量持续增加,市场拓展顺利,并成功开发新客户等,市占率进一步扩大;华飞电子半导体封装填充料及电子粉体材料业务随着半导体市场行情逐步复苏,收入同比上涨;LDS产品国内市占率持续领先,销售业绩大幅增长;公司通过收购韩国SKC集团下SKC-ENFElectroicMaterialsLimited的75.1%股权,从而控制其下的南通子公司,南通子公司主要从事半导体湿化学品显影液、蚀刻液和稀释剂的生产和销售,产品质量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2024年国内市占率显著提升。 LNG保温绝热板材销售业绩保持增长。2024年公司LNG保温绝热板材业务实现收入16.35亿元(同比+89.18%),毛利率为31.08%(同比-4.46pct)。根据2024年年报,受益于下游大型LNG运输船舶需求的快速增长以及陆地大型储运设施的增多,LNG储运装备制造企业对保温材料的需求不断增长,公司LNG保温绝热板材业务材料订单和工程安装订单数量大幅增加。 2024年公司取得了FLEX+380mm厚度泡沫板、210mm+290mm厚度HFC+HFO发泡泡沫板、FLEX+平面板等新产品的GTT认证,RSB、FSB次屏蔽层关键材料已批量小规模生产,RSB新配方产品小试送样测试顺利;公司在完成并交付前期订单的同时,也与下游船东和陆上储罐制造商保持着密切的友好关系,为板材销售以及获取未来工程施工项目打下坚实基础。 考虑到公司费用端影响,下调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83/15.36/19.40亿元,每股收益分别为2.49/3.23/4.08元,对应PE分别为22.0/17.0/13.4倍。 看好公司电子材料业务持续开拓,维持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研发进度不及预期,半导体行情波动,汇率大幅波动风险。
|
|
|
百龙创园
|
食品饮料行业
|
2025-08-04
|
20.30
|
--
|
--
|
22.50
|
10.84% |
|
23.68
|
16.65% |
-- |
详细
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2024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1.52亿元,同比增长32.64%;归母净利润2.46亿元,同比增长27.26%;扣非归母净利润2.31亿元,同比增长31.72%。其中,第四季度营收3.31亿元,同比增长54.46%,环比增长14.61%;归母净利润0.63亿元,同比增长21.97%,环比降低0.04%。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收3.13亿元,同比增长24.27%;归母净利润0.81亿元,同比增长52.06%。看好公司在功能糖优质赛道的良好成长性,维持买入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2024年各主要品类营收均保持较高增长,膳食纤维收入增速达40%以上。2024年5月公司“年产30,000吨可溶性膳食纤维项目”、“年产15,000吨结晶糖项目”全面投产,对公司年内产品产能及盈利能力带来积极影响,叠加境内外客户需求增长,2024年公司收入逐季提升。全年公司营业总收入同比提升32.64%至11.52亿元,其中第四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3.31亿元,同比/环比分别增长54.46%/14.61%。分产品看,2024年公司膳食纤维、益生元、健康甜味剂产品分别实现收入6.24亿元、3.22亿元、1.56亿元,分别同比+40.42%、+25.43%、+13.85%,毛利率分别为41.60%、27.97%、19.04%,分别同比+2.64pct、0.89pct、-5.36pct。分区域看,2024年公司境内、境外地区分别实现收入4.09亿元、6.98亿元,同比分别-1.19%、+58.42%,境外收入占比同比提升11.49pct至63.08%。 2025Q1营收同比高增,业绩增速高于收入。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13亿元,同比、环比分别+24.27%、-5.42%;归母净利润0.81亿元,同比、环比分别+52.06%、+29.22%,业绩增速高于收入。2025年一季度公司膳食纤维、益生元、健康甜味剂分别实现收入1.70亿元、0.86亿元、0.50亿元,同比分别+25.40%、+17.27%、+105.31%,健康甜味剂收入实现翻倍增长。 毛利率持续提升。2024年公司毛利率为33.65%,同比提升0.92pct,2025年一季度公司毛利率同比提升5.99pct至39.74%,我们判断毛利率提升主要来源于:1.新项目投产减少产线切换成本并实现部分原料自产;2.产品结构中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公司2024年费用率保持稳健,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96%/2.90%/3.86%/-0.68%,分别同比-0.08pct/+0.44pct/+0.11pct/-0.03pct。净利率方面,2024年公司净利率为21.33%,同比降低0.90pct,2025年一季度公司净利率为25.99%,同比提升4.75pct。 立足大健康赛道,项目投建及新品开发推动公司收入、业绩增长。2024年公司项目顺利投产,实现营收高速增长、盈利能力提升,目前公司在建项目包括“功能糖干燥扩产与综合提升项目”、“泰国大健康新食品原料智慧工厂项目”,建成后有望进一步缓解公司产能压力、增强公司客户服务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此外,公司持续丰富产品结构,2024年重点推出异麦芽糖醇、结晶果糖等产品并实现量产,看好公司在功能糖领域的高成长性。 估值2024年新建项目顺利放量,公司收入、业绩增长势头良好,调整公司2025-2026年盈利预测,并给予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公司EPS分别为1.05元、1.34元、1.63元,对应PE分别为25.8倍、20.2倍、16.6倍,维持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竞争加剧导致毛利率下降;新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关税风险等。
|
|
|
万润股份
|
基础化工业
|
2025-08-04
|
10.71
|
--
|
--
|
11.43
|
6.72% |
|
13.38
|
24.93% |
-- |
详细
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6.93亿元,同比降低14.22%;归母净利润2.46亿元,同比降低67.72%;扣非归母净利润2.02亿元,同比降低71.87%。2024Q4营收9.31亿元,同比降低17.62%,环比增长15.43%;归母净利润-0.50亿元,同比降低126.48%,环比降低161.56%。2025Q1营收同降8.17%至8.61亿元,归母净利润同降18.76%至0.80亿元。沸石及医药产品下游需求不振导致公司业绩承压,但看好公司多种新材料布局带来的成长空间,维持买入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2024年沸石及医药业务承压,新材料业务取得进展。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减少14.22%至36.93亿元,其中第四季度营业收入9.31亿元,同比减少17.62%,环比提升15.43%。分业务看,2024年公司功能性材料收入30.19亿元,同比减少10.30%,毛利率为39.96%,同比下降3.95pct,其中:1)沸石系列材料受到部分地区需求下降,销量有所减少,但公司积极开发非车用沸石分子筛,2024年已在石油化工催化裂化、VOCs治理领域实现销售,并于2025年3月公告与中国石化催化剂有限公司签订《项目合作意向书》,共同推动在模板剂、分子筛等领域的合作。2)电子信息材料方面,2024年公司保持全球领先的高端液晶单体材料供应商地位,OLED材料业务发展良好,同时在PI、半导体制造材料等方面取得进展。2024年控股子公司九目化学实现营收、净利润9.62亿元、2.52亿元,同比+5.55%、+13.04%,三月科技实现营收、净利润1.43亿元、-0.02亿元,同比+31.43%、大幅减亏。2024年生命科学与医药业务受到下游需求影响,收入同比下降28.65%至6.29亿元,毛利率同比提升1.94pct至38.16%。2024年子公司MP公司营业收入较2023年下降11.92%至4.89亿元,净利润-0.19亿元,同比转亏。 研发持续加码,资产减值一定程度拖累业绩。2024年公司毛利率为39.81%,同比降低2.68pct。费用方面,2024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3.37%/9.87%/11.46%/-0.17%,分别同比+0.27pct/+1.46pct/+2.98pct/+0.1pct,其中研发费用同比提升16.01%至4.23亿元。2024年公司计提资产减值损失1.45亿元(其中1.05亿元为存货减值损失,0.40亿元为MP公司商誉减值损失),2023年同期为0.52亿元。 2025Q1营收、业绩同比下滑。2025Q1公司营业收入同降8.17%至8.61亿元,归母净利润同降18.76%至0.80亿元。2025Q1公司毛利率为37.57%,同比降低4.00pct;净利率为12.59%,同比降低1.64pct。 多领域布局新材料,长期成长可期。沸石方面,公司保持在汽车尾气净化领域全球领先地位,未来有望拓展石油石化领域应用;OLED材料方面,2024年OLED成品材料通过多家客户验证并实现供应,未来随着客户拓展及在建生产基地投产,公司成长空间广阔;其他电子信息材料方面,2024年液晶取向剂及PSPI已在下游面板厂实现供应,并积极布局热塑性聚酰亚胺,PEI、TPI、PI-5218等产品实现销售,半导体制造材料业务增长良好;新能源材料方面,公司在新能源电池用电解液添加材料、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材料等领域实现产品供应,并持续开发钙钛矿光伏胶膜材料。此外,蓬莱一期项目将于2025年上半年开始逐步投入使用,公司功能性材料产能有望进一步扩增。 估值考虑到公司环保、医药产品下游需求变化,调整2025-2026年盈利预测,给予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0.39元、0.48元、0.56元,对应PE分别为28.4倍、23.1倍、19.6倍。看好公司多种新材料布局,维持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项目投产不及预期;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客户验证进度不及预期。
|
|
|
云天化
|
基础化工业
|
2025-08-04
|
21.28
|
--
|
--
|
22.91
|
7.66% |
|
25.59
|
20.25% |
|
详细
一体化优势明显,具备高分红属性公司是国内磷肥龙头,掌握上游磷矿石、煤炭优质资源,一体化优势明显,持续改革下期间费用不断优化,长期盈利能力有望维持较高水平,分红水平有望维持高位。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磷化工产业链配套完善,具备高分红属性。 公司是云南省国资委控股的磷肥行业龙头,截至 2024年拥有磷矿石原矿生产能力 1450万吨/年、煤炭开采能力 400万吨/年,同时拥有磷铵、尿素、复合肥等化肥产能合计 1000万吨/年。公司磷矿石储、采规模及磷肥市占率位于市场前列。 2024年公司营收同降 10.89%至 615.37亿元,归母净利润同增 17.93%至 53.33亿元。公司 2022-2024年分红比率分别为 30.46%、 40.31%、 47.86%,根据分红规划, 2024-2026年现金分红比例不低于期间可供分配净利润的 45%。 磷矿石具备资源属性,中期景气度有望维持。 根据百川盈孚, 2024年我国磷矿石有效产能同减 1.20%至 1.19亿吨,产量同增 10.66%至 1.17亿吨。 2021年后磷矿石需求在新能源发展带动下有所增长,供给则受到磷矿分布、品位、政策等因素限制,价格中枢抬升。截至 2025年 2月 7日,国内磷矿石市场参考价格为 1018.00元/吨,处于 2017年以来的 81.80%分位。 2025年及以后有较多磷矿石新增规划产能,但梳理在建项目,我们判断新增产能或低于预期,且即使如期建成,磷矿开采成本或较原有项目不具备优势。定量来看, 我们预计 2025-2027年磷矿石新增产能分别为650万吨、 1366万吨、 1560万吨, 占 2024年我国磷矿石产能比例分别为3.34%、 7.02%、 8.02%。 景气度或可持续至 2026年及以后。截至 2024年底,公司拥有磷矿储量近 8亿吨,磷矿石原矿生产能力 1450万吨/年,位于市场前列,未来待参股公司注入镇雄磷矿采矿权,磷矿储备有望增厚。 国内磷肥龙头,上游配套支撑盈利能力。 全球看, IFA 预计 2023-2028年全球磷肥产能复合增速为 1.89%, 2024-2028年磷肥表观消费量复合增速为 1.94%,均保持稳健增长。国内方面,在环保治理、化肥减量工作的推进下,近年来供需两端均呈现一定缩减趋势。我国磷肥出口占国内产量比重 1/3左右,磷肥出口政策是调节国内供需的重要变量。 2023年公司 P2O5产量 309.5万吨,以 19.16%的份额位居国内首位。磷矿石成本支撑下,磷肥价格有望保持较高水平,公司配套上游磷矿石,支撑磷肥盈利能力。 尿素价格处于低位, 2025年盈利有望修复。 2020年以来国内尿素产量明显增长,叠加 2024年出口受限,尿素价格处于低位。截至 2024年年报,公司拥有尿素产能 260万吨/年、复合肥产能 185万吨/年,配套年产 400万吨煤矿,合成氨自给率 95%以上,成本具备一定优势。若 2025年尿素出口政策有所放松,公司该项业务盈利能力有望修复。 估值 预计公司 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5.49亿元、 57.57亿元、 58.32亿元, EPS 分别为 3.02元、 3.14元、 3.18元,对应 PE 分别为 7.4倍、 7.1倍、 7.0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磷矿石新增产能进度超预期,化肥出口法检政策趋严,安全与环保风险。
|
|
|
晶瑞电材
|
基础化工业
|
2025-08-04
|
8.26
|
--
|
--
|
9.08
|
9.93% |
|
10.50
|
27.12% |
|
详细
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4.35亿元,同比+10.44%;实现归母净利润-1.80亿元,同比-1,311.61%;其中24Q4实现营收3.75亿元,同比+10.11%,环比+2.21%;实现归母净利润-1.80亿元,同比-2,264.71%(亏损扩大),环比-3,295.22%(由盈转亏)。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报,25Q1实现营收3.70亿元,同比+12.17%,环比-1.27%;实现归母净利润4,350.26万元,同环比均扭亏为盈。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0.45元(含税)的现金分红。看好公司高纯化学品布局逐渐完善,维持增持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2024年公司业绩承压,25Q1扭亏为盈。2024年公司由盈转亏,毛利率为19.23%(同比-4.39pct),净利率为-13.34%(同比-14.12pct),期间费用率为20.11%(同比+2.38pct),其中研发费用率为6.91%(同比+1.45pct)。2024年公司业绩下滑主要原因为:1)公司锂电池材料主要产品NMP、部分高纯化学品售价同比下降,相关产品毛利同比下滑;2)公司对部分子公司包含商誉的相关资产组进行减值测试,计提商誉减值准备1.44亿元,同时计提其他资产减值2,492.78万元,共计减少利润1.69亿元;3)2024年公司持续加大高端光刻胶及高纯化学品等产品的研发投入,研发费用达9,923.75万元(同比+39.74%);4)2024年公司半导体G5级高纯双氧水、高纯硫酸等新建主体资产规模建成,新增产线全面投产且大批量出货,在建工程转固,同时耗资较大的ArF、KrF高端光刻胶实验室投入使用,固定资产折旧金额同比增加7,614.17万元;5)2024年公司利息支出共计5,050.35万元,同比增加1,325.08万元。25Q1公司扭亏为盈,毛利率为23.05%(同比+1.65pct,环比+5.50pct),净利率为14.29%(同比+18.35pct,环比+62.29pct),主要原因为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价值波动,且公司经营稳中有升。 公司高纯化学品出货量同比增长,产能布局逐渐完善。2024年公司高纯化学品实现收入7.78亿元(同比+11.85%),销量25.24万吨(同比+16.83%),毛利率14.05%(同比-1.21pct,主要系产品价格下滑所致)。2024年公司高纯化学品业务收入同比增长,主要原因为高纯双氧水、高纯氨水、高纯硫酸、高纯盐酸及显影液等高纯湿化学品的销售额同比增长。根据公司2024年年报,2024年公司高纯硫酸及高纯双氧水出货量均创历史新高。2024年公司高纯双氧水收入近3.5亿元,同比增长近15%,出货量同比增长超20%;高纯硫酸收入增长近2倍,销量同比增长近3倍;高纯氨水销量同比增长超70%;高纯盐酸销量同比增长超13%;高纯NMP持续稳定出货。公司是全球范围内同时掌握半导体G5级高纯双氧水、高纯硫酸、高纯氨水、高纯盐酸、高纯硝酸、高纯异丙醇、高纯NMP等高纯产品技术的少数企业之一。在产能布局方面,公司建成了高纯硫酸、高纯双氧水等四个生产基地,拥有二十多万吨的本土最大产能和地域安全布局;在市场份额方面,主要产品全面实现国产替代,供应国内超过二十家主要半导体芯片制造厂,成为多数重要客户的一供,其中高纯双氧水已成为国内第一大供应商,市占率超四成,部分产品出口日本和东南亚地区。根据公司2024年年报,2024年公司年产9万吨半导体级高纯硫酸项目产品已达G5等级,已批量供应国内部分12英寸晶圆厂商;高纯NMP已取得中芯国际、华虹集团、长鑫存储、维信诺等多个逻辑、存储、显示面板大客户的持续订单,每年出货量数千吨,且多个客户正在验证测试中;年产1万吨G5级异丙醇建成投产,已批量出货。未来公司高纯系列产品组合有望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巩固行业地位。 公司光刻胶、锂电池材料业务持续发展。2024年公司光刻胶实现收入1.98亿元(同比+27.61%),销量1,388吨(同比+27.93%),毛利率41.73%(同比-8.66pct)。根据公司2024年年报,受益于下游行业复苏、国产替代进程加快,2024年公司光刻胶产品销量同比增长,其中正性光刻胶产品销量合计增长超23%,销售额增长超过29%;i线光刻胶向中芯国际、长鑫存储、华虹半导体、晶合集成等国内知名半导体企业批量供货;在DUV光刻胶方面和中国石化集团全面合作,多款KrF光刻胶已量产出货;ArF高端光刻胶小批量出货,多款产品已向客户送样并验证;紫外宽谱系列光刻胶产品销量及销售额增长均超27%,且对多个国家或地区的新客户实现首次出口。另一方面,2024年公司锂电池材料实现收入2.60亿元(同比5.28%),销量2.21万吨(同比+15.75%),毛利率17.41%(同比-5.65pct),主要原因为核心产品NMP价格同比下降近20%,然而NMP产品的销售数量同比增长较为明显。根据公司2024年年报,公司全资孙公司渭南美特瑞正在新建6万吨NMP(含回收)产线,该项目建成后公司锂电池级NMP及半导体级NMP产能有望大幅提升。 估值考虑到行业竞争加剧、公司主要产品价格下滑,调整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76/1.12/1.55亿元,每股收益分别为0.07/0.11/0.15元,对应PE分别为115.9/78.7/56.7倍。看好公司高纯化学品布局逐渐完善,维持增持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产品研发及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市场需求下行;行业竞争加剧。
|
|
|
万华化学
|
基础化工业
|
2025-08-04
|
54.19
|
--
|
--
|
58.42
|
6.39% |
|
57.65
|
6.38% |
|
详细
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20.69亿元,同比增长3.83%;归母净利润130.33亿元,同比下降22.49%。其中,第四季度实现营收344.65亿元,同比下降19.49%;归母净利润19.40亿元,同比下降52.83%。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收430.68亿元,同比降低6.70%;归母净利润30.82亿元,同比降低25.87%。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公司展现业绩韧性,蓬莱工业园多套装置顺利投产,新材料产品产业化落地加快,电池材料实现负极多技术路径打通,新旧动能协同推进,维持“买入”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盈利短期承压。2024年公司三大业务板块销售收入均实现正增长,聚氨酯、石化、精细化学品板块营业收入分别为758.44亿元/725.18亿元/282.73亿元,同比分别+12.55%/+4.60%/+18.61%,2024年公司盈利能力略有下滑,销售毛利率为16.16%,同比下降0.63pct,其中,聚氨酯、石化、精细化学品板块毛利率分别为26.15%/3.52%/12.78%,同比分别-1.54pct/+0.01pct/-8.64pct。费用方面,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分别为30.23亿元/16.19亿元/45.50亿元/20.94亿元,同比分别+23.38%/+20.25%/+11.51%/+24.93%。此外,计提减值(资产减值+信用减值)及营业外支出分别为9.43亿元/11.37亿元,对2024年整体业绩形成一定拖累。 聚氨酯产业提质扩能、石化及精细化学品拓展品类。2024年聚氨酯业务产销量分别为580万吨/564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6.23%/15.34%;石化业务产销量分别为544万吨/547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4.53%/15.89%;精细化学品产销量分别为209万吨/203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6.67%/27.67%。公司目前是全球最大的MDI和TDI供应商,2024年万华宁波和万华福建MDI完成技改扩能,未来万华福建MDI将技改扩能新增70万吨/年,预计2026年第二季度完成,届时万华全球MDI产能将达到450万吨/年;万华福建第二套33万吨/年TDI项目预计2025年5月份建成投产,届时万华TDI总产能将达到144万吨/年。此外,2024年,万华蓬莱一期PDH等项目完成建设并开车成功,TPU三期、POE、PEBA、聚碳酸酯二元醇(PCDL)项目顺利投产。公司聚氨酯优势产业链巩固夯实,石化产能及新材料产品快速投放,行业竞争力持续提升。 技术创新持续投入,电池材料取得突破。公司围绕现有装置迭代升级、高端新材料突破、电池材料技术攻关、可持续发展路径探索等核心方向持续投入科研力量。公司自主开发的POE、柠檬醛、VA、特种异氰酸酯、聚氨酯固化剂等关键装置一次性开车成功,运行稳定,打破国外垄断,技术指标行业领先。同时,公司开发并投用多项超低盐酸比工艺,显著降本增效,保持MDI、TDI全球技术领先地位。此外,公司推进电池材料三大负极材料全流程打通,正极材料研发持续突破差异化技术。可降解材料、聚氨酯回收、CO资源化利用等绿色创新方向也同步推进。公司发挥技术优势,攻关行业难题,未来发展动能充沛。 估值基于化工行业竞争持续加剧,产品价格下行压力加大,以及全球贸易摩擦扩大,下调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4.27元、5.59元、5.59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12.9倍、9.9倍、9.9倍,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公司展现业绩韧性,蓬莱工业园多套装置顺利投产,新材料产品产业化落地加快,电池材料实现负极多技术路径打通,新旧动能协同推进,维持“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新产能爬坡与投产进度不及预期,产品价格大幅下行风险,下游需求复苏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与能源成本上行,海外拓展及供应链扰动风险、全球贸易摩擦扩大的风险。
|
|
|
光威复材
|
基础化工业
|
2025-08-04
|
28.89
|
--
|
--
|
31.72
|
8.04% |
|
32.72
|
13.26% |
|
详细
公司发布 2024年年报,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 24.50亿元,同比下降 2.69%;实现归母净利润7.41亿元,同比下降 15.12%。其中 24Q4实现营收 5.48亿元,同比下降 28.96%,环比下降26.62%;实现归母净利润 1.26亿元,同比下降 49.93%,环比下降 48.87%。 2024年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 10股派发 5元的现金分红。 看好公司新产品放量,维持买入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2024年产品价格下降影响业绩增长。 受碳纤维行业产能过剩、 产品价格持续下降影响, 2024年公司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 毛利率为 45.55%(同比-3.11pct), 净利率为 28.01%(同比-5.39pct) 。 2024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为 13.24%(同比+0.37pct) ,其中财务费用率为-0.12%(同比+0.96pct) ,主要系 2023年汇兑收益较高及 2024年项目贷款利息增加所致。 24Q4公司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同环比均下降较多,主要原因为碳纤维产品持续降价。 2024年公司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合计 7,321.64万元,其中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 8,212.61万元。 从业务贡献来源看, 2024年碳纤维及织物、风电碳梁和预浸料业务构成公司三大业务板块,合计实现收入22.22亿元,占公司收入的 90.70%; 从市场结构看, 2024年航空、航天、新能源是公司最大的三个业务来源,合计实现收入 21.34亿元,占公司收入的 87.12%,与 2023年基本持平。 装备用 T700、 T800级碳纤维产品发展良好。 根据 2024年年报, 2024年公司拓展纤维板块(包括内蒙古包头项目)碳纤维及织物业务主要受行业供需失衡、高性能工业用碳纤维产品价格下降以及装备用碳纤维受个别应用场景的需求节奏因素影响等,实现收入 14.52亿元(同比-12.91%),其中 T300级别收入 5.16亿元(同比-39.4%, 占比 35.57%) ; T700级别收入2.62亿元(同比基本持平, 占比 18.04%) , 装备用 T700级产品业务快速提升,有效弥补了高性能工业用 T700级产品由于市场价格下跌导致的收入下滑; T800级别收入 4.72亿元(同比+64.64%, 占比 32.52%) ,装备用 T800级产品在 2023年产品验证通过后开始批量供货,民机用 T800级产品也实现稳定增长; 高强高模系列碳纤维收入 1.70亿元(同比-17.87%, 占比11.69%); 其他碳纤维产品收入 0.32亿元(同比-28.14%, 占比 2.18%)。 2024年公司 T300级、 T700级、 T800级以及 MJ 系列产品构成了公司碳纤维业务四大支柱,降低了对单一产品的依赖,形成了量产产品线更加丰富、贡献更均衡的产品体系。 从下游应用来看, 2024年公司碳纤维及织物业务 14.52亿元收入中, 航空应用占比 70.77%,航天应用占比 12.73%,氢气瓶应用占比 8.30%,非航装备与科研业务占比 3.97%,工业制造和体育休闲领域等合计占比4.24%; 包含航空、航天、非航装备和氢能等在内的高端装备和高端工业应用占公司碳纤维业务的 95.76%。 预浸料收入同比下滑, 风电碳梁业务恢复性增长。 根据 2024年年报, 2024年通用新材料板块受传统应用领域市场竞争、产品价格下降以及高端应用领域部分项目结题或延迟等因素影响需求量下降,实现收入 2.34亿元(同比-12.86%)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一方面加大高性能预浸料研发力度,另一方面强化市场开拓力度,弥补了部分传统市场收入下降的影响。 2024年能源新材料板块凭借全球领先的拉挤工艺技术和服务,实现收入 5.37亿元(同比+25.81%) 。公司产品批产进程稳定推进,在传统客户稳定合作基础上, 市场拓展取得重要突破,降低了对单一客户的依赖,整体业务稳健增长,扭转了风电碳梁业务连续两年大幅下滑的趋势,实现了恢复性增长。 此外, 2024年公司复材科技板块凭借有人/无人机相关复合材料业务的持续增长,实现收入 1.07亿元(同比+15.60%) , 其中有人/无人机相关业务收入占比超 70%; 精密机械板块在高端复合材料自动化装备领域持续发力,不断拓展客户群体和应用领域,实现收入 0.89亿元(同比+161.20%); 光晟科技板块主要项目多处于研制验证阶段尚未批产,研发投入较高但暂时对收入贡献有限,实现收入 0.25亿元(同比+28.27%) 。 在项目建设方面, 公司内蒙古光威碳纤维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一期年产四千吨高性能碳纤维工程两条生产线分别于 2024年 6月和 11月投产,产线运行稳定、 产品质量良好。 新项目、新产品、新技术开发系列成果有望为公司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估值考虑到碳纤维市场竞争加剧、产品价格下降以及下游需求波动,调整盈利预测,预计 2025-2027年 EPS 分别为 1.02/1.17/1.30元,对应 PE 分别为 28.5/24.9/22.3倍。看好公司新产品放量,维持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新产品开发风险; 行业需求及项目投产不及预期;产品销售价格下降风险。
|
|
|
华鲁恒升
|
基础化工业
|
2025-08-04
|
20.79
|
--
|
--
|
21.29
|
1.00% |
|
22.54
|
8.42% |
|
详细
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342.26亿元,同比增长25.55%,归母净利润39.03亿元,同比增长9.14%,扣非归母净利润38.70亿元,同比增长4.49%。其中,第四季度实现营收90.46亿元,同比增长14.31%,归母净利润8.54亿元,同比增长31.61%。公司经营业绩稳中有进,行业竞争力持续巩固,在建项目协同推进,发展空间广阔,维持买入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经营业绩稳中有进,财务指标稳健向好。2024年,受产能过剩、需求偏弱、同质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化工行业景气度较低,公司销售毛利率为18.71%,同比降低2.14pct,销售净利率12.21%,同比降低1.08pct。 公司通过内挖潜力降本增效,外拓市场提质增盈,统筹存量优化和增量升级等手段,期间费用率保持在3.81%,同比降低0.01pct,净资产收益率(摊薄)为12.58%,同比提升0.20pct。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49.6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36%,资产负债率为29.64%,同比降低1.26pct。公司业绩韧性凸显,行业竞争力进一步巩固。 新投产能有序释放,业务规模快速提升。2023年11月,荆州子公司一期项目建成投产,2024年贡献重要销售增量,其中,新能源新材料/有机胺/肥料/醋酸板块实现销量分别为255.22/58.74/471.15/155.04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7.12%/12.62%/44.54%/116.72%,实现营收分别为164.33/25.11/72.97/40.70亿元,同比分别+6.19%/-6.12%/+28.55%/+98.34%。未来随着化工行业景气度提升,盈利能力有望快速修复。 两地项目协同推进,未来持续成长可期。2024年,荆州基地蜜胺树脂单体材料原料及产品优化提升项目投产,尿素产能为52万吨/年,化肥产能进一步提高。德州基地尼龙66高端新材料项目己二酸装置进入试生产阶段,酰胺原料优化升级项目已打通全部流程,进入试生产阶段,20万吨/年二元酸项目有序推进,根据公司预测,建成投产后年均营收分别为16.74/6.24亿元。截至2024年年末,公司在建工程合计余额48.31亿元,同比增加50.95%。公司在建项目协同推进,发展动能再增厚,未来成长空间广阔。 估值基于化工行业受产能过剩、需求偏弱、同质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景气度偏弱,调整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公司EPS分别为1.90元、2.18元和2.37元,当前股价对应的PE为11.1倍、9.6倍、8.8倍,公司经营业绩稳中有进,行业竞争力持续巩固,在建项目协同推进,发展空间广阔,维持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公司新项目投产不及预期;化肥产品价格大幅下跌。
|
|
|
宝丰能源
|
基础化工业
|
2025-08-04
|
16.48
|
--
|
--
|
17.64
|
7.04% |
|
18.07
|
9.65% |
|
详细
宝丰能源是煤基多联产循环经济示范企业,依托煤制烯烃工艺路线优势,生产技术迭代升级以及公司管理效率提升等,公司经营业绩持续向好,未来随着内蒙古基地新产能释放,公司发展或迈上新台阶,看好公司优质产能扩张,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宝丰能源聚焦新型煤化工,经营业绩持续向好。公司具备完整的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是煤基多联产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党彦宝为公司实际控制人,直接及间接持股比例为55.58%。公司经营业绩持续向好,2016年至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CAGR为20.22%,归母净利润CAGR为18.54%。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2.75亿元,同比增长18.99%,归母净利润45.37亿元,同比增长16.60%。 内蒙古基地逐步投产,烯烃板块业务规模有望加速增长。煤制烯烃是公司的核心业务,公司在宁夏宁东基地拥有220万吨煤制烯烃产能,此外,公司在内蒙古基地使用中科院大连物化所的DMTO三代技术新建260万吨/年煤制烯烃和配套40万吨/年植入绿氢耦合制烯烃工程。相比于石脑油裂解工艺路线,煤制烯烃路线的盈利优势明显,在油煤价差维持高位的市场环境下,煤制烯烃工艺有望延续高盈利态势。截至2024年11月份,内蒙古项目第一系列100万吨/年烯烃生产线已顺利投料试生产,并产出合格产品。内蒙古项目投产后,宝丰能源煤制烯烃总产能将大幅提升至520万吨/年,约为当前产能的2.4倍,将跃居国内煤制烯烃行业产能第一名。随着公司内蒙古基地新产能释放,烯烃产品的盈利能力或加速增长。 焦炭产品价差处于历史低位,煤焦一体化高效运营。公司焦炭产品为干熄焦,截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共有焦炭产能700万吨,公司自有煤矿合计产能820万吨,包括马莲台煤矿、四股泉煤矿、红四煤矿三座煤矿,此外,公司持有红墩子煤业权益产能192万吨,2023年公司焦化板块的煤炭自给率约45%。受下游钢铁行业景气度低迷影响,焦炭-焦煤价差跌至历史低位。依托于煤焦一体化及区位优势,公司的焦化产品仍具有较强盈利能力,2024年上半年,公司焦化产品毛利率仍达到27.13%。未来随着钢铁行业需求改善,焦炭产品盈利有望逐步修复。 估值内蒙古基地新产能有望释放,烯烃产品盈利延续高景气,预测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3.26/125.69/141.97亿元,对应当前市值,PE分别为19.5/9.8/8.7倍,市净率分别为2.9/2.4/2.1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新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原油及煤炭价格大幅波动,安全生产风险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