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赣粤高速
|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
2025-08-04
|
5.09
|
5.81
|
14.60%
|
5.28
|
3.73% |
|
5.29
|
3.93% |
-- |
详细
坐拥江西省内核心通道,成本优势助力路产毛利水平行业领先。作为江西省唯一公路上市平台,公司的核心路产昌九高速、昌泰高速、昌樟高速等均为省内高速公路网中的核心通道,其中昌九高速、昌樟高速的改扩建工作分别于2019、2015年完成并投入使用,而昌泰高速所属樟树至吉安段的主体改扩建工作也即将在2025年完成,通道产能上限已经打开。依托省内建设和经营成本优势,公司路产毛利水平行业领先,除2020年外,2015年以来公司毛利率基本保持在40%-55%的较高区间。当前公司改扩建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伴随产能持续爬坡,公司周转率和利润率均有望迎来回升,进而带动ROE改善。 江西省内路网建设步入成熟,建设赣粤省际通道积极融入湾区联通。 据《江西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修编(2018-2035年)》指引计算,20232035年期间江西省高速公路里程CAGR基本在2%以下低速增长水平,大盘增长降速有利于存量路产的流量稳固。未来全省将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方面持续努力,通过赣南等地区深度参与大湾区建设,积极培育新的增长极。 内需挖潜尽享需求红利,静待估值修复良机。基本面来看,伴随改扩建工程投产叠加近年来地方文旅部门与交通部门的联动投入,公司路产业务收入规模持续上台阶,2025年1-4月昌九/昌樟/昌泰高速通行费收入累计较19年同期增长74.0%/8.7%/17.5%。定价层面,无风险收益率低位震荡,基本面稳健的高股息资产配置价值持续凸显。而央国企市值管理大幕拉开后,分红基础坚实的赣粤高速或将演绎“市值-分红-平台运作”的产投两端良性互动,估值修复机遇可以期待。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5-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14、13.91、14.33亿元。基于DDM模型测算出公司每股合理价值为5.81元/股,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需求波动;政策变动;非公路业务经营波动等。
|
|
|
皖通高速
|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
2025-08-04
|
16.68
|
--
|
--
|
18.30
|
9.71% |
|
18.30
|
9.71% |
|
详细
背靠安徽交控资源及产业转移前沿阵地优势,成本α铸就利润率与回报水平长期行业领先。公司是安徽省唯一公路上市平台,专注收费公路业务。依托省内公路建设和运营管理方面的成本优势,公司毛利率和回报水平长期保持行业领先,2010-19年ROE、毛利率(剔除建造期业务)均值分别12%、61%。2020年开始公司持续加强股东回报力度,分红比例提升至60%高位并保持至今。同时地处东部交通要地带来的需求韧性,助力公司期间利润水平修复节奏相对领先,A股股价自2020年以来涨幅超250%,较同业有明显超额。 安徽路网承东启西,省际干道连通和省内要道扩容是全省远景规划的两大主线。根据2021年省交通厅发布的省内公路网修编方案,到2035远景年省内路网将达到1万公里以上,据此计算23-35年CAGR将保持在5%左右。建设方向上:一是加强省际联通,打通与浙苏等临省“断头路”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二是扩容省内现有干道,并在过程中补齐皖南公路路网覆盖短板,借由丰富的旅游资源激发公路出行需求,35年全省六车道以上路段计划达到4571公里,占总里程的45%。 引流拓流并举,兼具成长性与弹性的一线交运红利资产。宏观预期波动与无风险收益率下行背景下,基本面稳健的高股息资产配置价值持续凸显。中短期来看,宏观发力叠加宁宣杭高速与岳武高速产能爬坡,公司基本面改善进程有望加速。长期视角下,省内大交通网络的完善升级有望为公司持续引流,上市公司与集团路产的互动协同值得期待。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4-26年归母净利润15.19、17.47、18.28亿元人民币,基于DDM模型测算,公司A股每股价值为17.29元/股,H股每股价值为11.08港元/股,首次覆盖均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需求波动;政策变动;改扩建项目收益率不及预期等。
|
|
|
深圳机场
|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
2025-08-04
|
6.93
|
8.19
|
15.51%
|
7.42
|
7.07% |
|
7.42
|
7.07% |
|
详细
深圳机场发布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前三季度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02-3.56亿元,同比增长84.34%-117.28%;扣非归母净利润2.28-2.72亿元,同比增盈3.66-4.10亿元。其中Q3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28-1.82亿元,同比下降16.96%-41.61%,主要系上年同期深江铁路房屋征收项目计提资产处置收益下的高基数影响;但扣非归母净利润1.07-1.51亿元,同比增盈1.26-1.70亿元。 业务增长势头强劲,经营效益快速提升。据公司生产经营快报,24年前三季度机场航班起降架次、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分别达到31.64万架次/yoy+10%、4523万人次/yoy+19%、134.15万吨/yoy+17%,相当于19年同期的115%、115%、145%;其中24Q3分别达到11.01万架次/yoy+10%、1585万人次/yoy+15%、47.99万吨/yoy+17%,相当于19年同期的118%、117%、143%。业务强势恢复带动下,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经营效益持续提升。 深中通道引流新起点,期待非航弹性显现。航空业务方面,作为世纪工程的深中通道正在为机场强势引流,当前深中和深江航空港均已启用,进一步增大了深圳机场的腹地深度。据深圳发布,6月30日至10月7日,深中通道通车百日总车流量已达到890万车次,车流量持续高位运行。非航方面,当前深圳机场在有税方面已形成大牌精品云集品牌矩阵,伴随宏观发力和预期改善,待消费回暖后经营弹性可以期待。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4-26年归母净利润4.37、6.39、7.59亿元,基于DCF模型测算(WACC5.79%,永续增长率2%),公司合理价值为8.33元/股,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行业政策变动;招商不及预期;基建进度不及预期。
|
|
|
海通发展
|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
2025-08-04
|
9.64
|
10.00
|
16.82%
|
10.03
|
4.05% |
|
10.90
|
13.07% |
|
详细
民营小宗散运公司,专注超灵便市场。 自 2009年成立以来,海通发展已逐步巩固其在干散货航运市场的领导地位。 据上海航运交易所中华航运网数据, 截至 2023年底,海通发展在中国主要航运企业经营的船队规模中排名第 7名。 公司采取多元化的经营策略,持续扩大外租船舶业务,同时致力于整合干散货运输与外租船服务, 构筑领先的综合航运服务模式。 经营优异, 需求支撑相对稳健, 上有弹性。 2019-2023年期间,海通发展的超灵便船型盈利(TCE)和超灵便船型市场均值(BSI)走势整体保持一致。 根据公司年报数据, 2023年海通发展经营表现优异, TCE 达到了 12,888美元/天的水平, 高于当年的 BSI。 市场供需条件整体利好, 超灵便型有结构性亮点。 供给方面: 随着今年全球在手订单减少、交付节奏放缓, 灵便型船舶的市场增量在逐年减少,老龄船的占比增加和海上环保政策的推动也加速了灵便型船舶市场存量的淘汰, 远期供给端或将受到一定的限制;需求方面:①西芒杜铁矿项目的开发和美联储降息预期将催化未来大船市场, 超灵便型所在的小船市场或将同时受益;②得益于东南亚市场日渐旺盛的基建需求和“一带一路” 背景下我国与东南亚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合作不断深化, 中国市场的超灵便型船东或将持续享受到基建材料出口运输的红利,超灵便型船舶市场需求有望实现进一步攀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 24-26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4.22、 6.69、8.67亿元, 参考典型可比公司国航远洋估值, 综合考虑海通发展相对更高的潜在盈利弹性和当前周期位置,给予公司 24年 22倍 PE,对应合理价值 10.12元/股,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全国范围内金融危机、 订单超预期释放、 IMO 监管不及预期、 公司成本控制不及预期、 贸易摩擦风险、 运价及船队结构波动等。
|
|
|
广深铁路
|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
2025-08-04
|
3.60
|
--
|
--
|
3.51
|
-2.50% |
|
3.80
|
5.56% |
|
详细
广深铁路发布 2024 年一季度报告。 2024 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6.00 亿元/yoy+7%, 同比为 2019 年的 129%;归母净利润 5.47 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 5.41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42 亿元、 1.41 亿元。 业务恢复上台阶,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 4.54 亿元: 1Q 铁路出行需求继续修复, 根据公司经营数据公告, 2024 年第一季度公司旗下站点旅客发送量 1803.63 万人次/yoy+49%。 需求强劲增长之下,公司 1Q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4.54 亿元至 66 亿元/yoy+7.4%。 成长逻辑显现, 1Q24 业绩创下历史同期新高: 成本端, 公司 1Q24 同比增长 2.58 亿元至 58.61 亿元/yoy+4.6%,单季度毛利率达到 12.2%/yoy+2.2pp。 通过持续向高铁运营领域切入, 1Q24 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35.1%至 5.47 亿元,为上市以来一季度最高水平。 香港与内地互通热度提升, 期待路产价值重估: 口岸通关复常后,港人北上和访客南下的出行及消费需求持续升温,过港高铁的时效性和便利性优势持续凸显,车次仍在持续加密当中。 同时,公司两大枢纽站点广州东和广州站的高铁化改造工程仍在持续推进当中, 未来量价两端均有提升空间。伴随路网协同效应持续显现,公司的产能利用率和利润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价值重估之路已经开启。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 24-26 年归母净利润 12.53、 12.84、13.76 亿元,参考可比公司, 考虑 A/H 股溢价因素, 给予 24 年 A/H 股PE 分别为 22X/15X, 对应公司 A/H 每股合理价值分别为 3.89 元人民币/2.92 港币,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经济波动,需求波动, 天气自然灾害, 基建不及预期等
|
|
|
京沪高铁
|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
2025-08-04
|
5.21
|
--
|
--
|
5.18
|
-0.58% |
|
5.86
|
12.48% |
|
详细
核心观点:京沪高铁发布2023年年报及2024年一季报。23年公司营收407亿元/yoy+110%,归母净利润115亿元;1Q24公司实现营收101亿元,归母净利润29.63亿元/yoy+33%。 出行需求快速回升,23年全年业绩已与19年相当。出行需求快速修复之下,公司23年全年收入同比增长110%,毛利率、净利率同比大幅改善,但较19年同期仍低3pp、5pp。其中4Q23收入同比增长57亿元至98亿元,带动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4亿元至26亿元。另外,伴随路网协同效应持续显现,京福安徽公司23年全年亏损9.7亿元,同比大幅减亏。 2024年春运催化,1Q24业绩保持中高速增长。据央视网报道,24年春运全国铁路出行量同比增长39%,日均列车量为19年同期的118.5%。在强劲的客流带动下,公司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1.67亿元至101.06亿元/yoy+13.06%。同时,费用端继续优化,报告期内财务费用同比下降2亿元至5亿元。1Q24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46%/29%,均已超过19年同期水平。 中国高铁名片,期待成长继续提速。伴随铁路出行需求快速修复,2024年五一长假期间铁路出行热度不减,旺季表现值得期待。同时京福安徽公司已回到正常增长轨道,扭亏已在路上。中长期来看,作为中国高铁的核心资产之一,公司长期享受区位优势与中国高铁需求红利。腹地经济水平持续提升叠加网络效应显现,将为公司成长提供充沛动能。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将分别达到137.26、149.56、159.78亿元,参考可比公司,给予24年PE25X,对应公司合理价值分别为7元/股,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行业政策变动、票价改革进程不及预期等。
|
|
|
东航物流
|
航空运输行业
|
2025-08-04
|
18.18
|
21.32
|
51.21%
|
22.35
|
22.94% |
|
22.35
|
22.94% |
|
详细
东航物流发布 2023年年度报告: 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 206亿元,同比下降 12%; 实现归母净利润 25亿元,同比下降 32%。 多点发力,公司业务量同比高增长。 据 23年年报, 公司航空速运板块23年货运量 144.5万吨/yoy+26.42%,全货机日利用率 12.56小时/yoy+12.85%,其中 4Q23日利用率达到 14.29小时; 综合物流板块跨境电商出口单量翻番, 跨境电商货量约 11万吨/yoy+83.55%,出口单量 5349万单/yoy+113.7%; 地面综合业务板块稳中有升,全年货邮处理量 240万吨/yoy+9%。 跨境电商出口高景气, 4Q23业绩超预期。 据 23年年报, 分业务来看,航空速运、地面综合服务、综合物流 23年分别实现收入 91/24/9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1%/+1%/+17%, 毛利率分别为 25%/40%/14%,同比分别变动-10pp/+22pp/-5pp。 其中 4Q23受益于跨境电商出口景气度上行,盈利能力同环比明显改善,单季实现营收 64亿元/yoy+10%,实现归母净利润 8.23亿元/yoy+19%,净利率 15%,环比提升 5.89pp。 供给约束或被低估,需求强劲看点十足,周期弹性值得期待。据 Cirium,在远程洲际航空货运赛道上, 主要执飞机型只有 B747F/B777F 两款,新产能投放没有弹性。行业高景气阶段, 全货机 5%的运价上行将额外贡献 2-3亿利润增量。 当前淡季风险基本释放,看好错配节奏共同驱动高胜率的周期上行机会,运价上行将带动公司盈利弹性充分显现。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预计 24-26年 EPS 分别为 1.86、 2.20、 2.24元/股。看好行业高景气阶段,运价上行带给公司的高盈利潜能。 维持公司合理价值 22.32元/股的判断不变,对应 24年 12倍 PE 估值,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政策波动风险,海外仓竞争风险, 竞争加剧风险等
|
|